推荐医生 MORE+

申文辉

申文辉:院长   个人荣誉:  ......

武蕴琴

武蕴琴 主任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疑......

王颖

  王颖 副主任医师   应诊时......

唐俊凤

唐俊凤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专家,主......

杨红志

杨红志 主治医师 眼底病科主任——......

刘芳

刘芳 主任 主治医师 屈光及小儿斜......

李金堂

李金堂 主任 主治医师 综合眼病科......

郭建新

        郭建新 主治医师   应......

叶晓轻

       叶晓轻 主治医师   应诊......

人到中年近视加深,需警惕白内障

2019-04-05     在线预约 | 咨询顾问 进入眼科诊疗答疑

中年人近视突然加深,或是白内障提早侵袭的先兆。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据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有年轻化趋势,40至50岁白内障患者10年前占整体病人比例较少,近年来有所增加,相信与年轻人近视问题严重有关。因为在年幼时近视持续增加,会令眼球不断被拉长,增加成年后提早患上白内障的风险。

一般人近视到20多岁时,度数会停止加深,但部份人到30多岁时近视会突然加深,而且加深速度很快,例如每年加深超过100度,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因白内障,令眼球晶体密度增加,近视度数也会相应上升,故近视与白内障的关系很密切。

白内障初期六大症状

提及白内障对眼睛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白内障不但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其初期还有着六大症状。它们分别表现为:单眼多视,即在白内障初期,晶状体部混浊、部分透明,光线通过它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像会产生双影或多影;色觉异常,即由于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视物模糊,视物逐渐模糊,有时会觉得光线周围出现光圈以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若是在夜间开车的话,会觉得对面过来的汽车车头灯太刺眼而感不适或烦躁。但一般而言,症状发展的过程相当缓慢,并视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及其发展过程而定。

除以上症状外,白内障还可能导致老花的减轻,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眼镜来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开心,事实上,这却不是个好兆头,这是因为老年白内障初发时,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的缘故,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另外,部分白内障患者会产生昼盲或夜盲的现象。这是由于白内障初期,晶状体的部分混浊位于瞳孔区,在眼前可以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它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有所区别,后者的暗影是可动的,虽然活动范围不大,但时隐时现,形状多变。

专家们强调,患上白内障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白内障会诱发青光眼出现,青光眼对人的视力带来的影响更大,导致失明的机率更大,一定要引起注意和防范。白内障的“误区”,你了解几个?

误区一:白内障是一种难治之症。许多患者都将白内障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治疗会存在失明的风险,因而选择得过且过。其实白内障的治疗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将浑浊的晶状体吸出,同时置入透明的人工晶体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不会让患者遁入黑暗,相反的,经过短时间的手术,患者就可以清晰地看世界了。

误区二:药物能有效治疗白内障。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就是手术,药物治疗白内障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有些早期的白内障患者可能会说,用药后感觉病情发展缓慢了,视力提高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从早期发展到成熟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在某一阶段自然停止,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

专家们提醒白内障患者,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白内障早期或初发期,药物治疗会对白内障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白内障造成视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一定要做手术治疗。

误区三:白内障不痛不痒不用管。许多人患白内障后,虽然视力越来越差,但并不积极治疗,他们认为年龄大了,治不治无所谓。白内障虽然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等会危及生命,但是会造成视力低下甚至失明,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且拖的时间久易引发其他眼部并发症。及时手术,不仅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手术创伤大。过去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切口11mm,手术时长一个小时甚至更久,术后患者要住院治疗七天,且术后效果不佳。现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只需开一个2~6mm的小口,手术时长5~10分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专家提醒:如果您还有问题,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家】或拨打我院24小时爱眼热线:0312-6770670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上一篇:
相关新闻